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绪论

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

  1. 从大的方面看,时代、民族与国家
    (1)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多元化与选择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创新
    (3)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挨骂到四个自信、五种思维
  2. 从小的方面看,个人发展与人生幸福需要批判性思维
    (1)个人发展:批判性思维关乎个人的独立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个人自由和价值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文化背景、大众文化与心理操纵与绑架、智商税
    (2)人生幸福:幸福是什么,如何看待自我、财富与名声
    马克思:为人类谋福利,为大众消疾苦,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小我、大我与无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何为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1.逻辑的实质与种类
“逻辑”是个多义词。从词源学来看,中文的逻辑一词译自英文logic, 英文的logic又源自希腊文logos,原义指思想、语言、理性、规律等。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名学、辩学、论理学或理则学都是逻辑学。从现有研究来看,逻辑一词有四种含义
(1)指规律和必然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
(2)指语法规则。“他的体重是白色”这句话不符合逻辑。
(3)指理念、观点和思想。美国前总统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体现的是霸权主义逻辑。
(4)指逻辑学。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非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的发展与日常生活的远离
数理逻辑、符号逻辑形式化程度高,对科学技术作用巨大,但对日常生活却不适用
辩证逻辑(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基于辩证逻辑(非形式逻辑)如论证逻辑、论辩理论、新修辞学的批判性思维运动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

辩证逻辑是对形式逻辑的扬弃,形式逻辑是辩证逻辑的特例,两者都否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
A是A,同时又不是A.生命在同一瞬间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人是生命,人在同一瞬间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
前者承认思想对象的矛盾性,后则否认对象的矛盾性,一般与个别的矛盾,内容与形式的区别
(1)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误解
批判性思维,无时不在批评别人,没有建设性
批判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实用
批判性思维与情感、人际关系对立
(2)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罗伯特·恩尼斯: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库恩和米特热(Coon & Mitterer):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能力
“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从语源上说,该词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是根据科学合理的标准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与合理地分析论证的过程
(3)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预见性

3.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逻辑是批判性思维的工具,这里的逻辑不仅包括形式逻辑,也包括辩证逻辑

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

1.正确的态度
2.原则性的知识
形式逻辑的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辩证逻辑的规律: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3.勤奋的实践

批判性提问

何为问题

关于问题的问题
1.问题、回答与预设前提
问题是一种征询答案信息的请求。
问题与问句?
问题的两个基本方面:直接回答和预设前提
误导性问题与修正性回答
2.单一问题和多重问题
(1)单一问题的结构:问式与题设
预设前提与题设
(2)单一问题的种类:是非型、选择型、特指型
(3)多重问题的种类:给定型、假设型、条件型
3.责任性回答
规则一,对单一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直接的、修正性的或承认自己不知道。
规则二,对单一的是非性或选择性问题的直接回答必须是题设所呈现的可选对象之一。
规则三,对单一的特指型问题的直接回答必须是符合题设所描术的对象之一。
规则四,对多重问题的回答是由对组成多重问题的单一问题分别做出的责任性回答而形成的复合陈述。

如何提出批判性问题

1.提出批判性问题的主要角度:
(1)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2)理由是什么?
(3)哪些词句有歧义?
(4)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5)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6)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7)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8)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9)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0)哪些重要的信息被遗漏了?
(11)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批判性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误导性问题
一个问题的预设是假的或者是有争议的,这个问题就是误导性问题。
例如:有愿意做个好市民并参加周末义务植树的同学吗?
2.不一致的问题
(1)多重问题中的不一致
(2)问题与答案间的不一致
(3)答案设计中的不一致
3.无视问题的谬误
(1)熏鲱
(2)稻草人
(3)反唇相讥

批判性论证

何为论证

  1. 论证:先看两个简单的例子
    (1)美国总统林肯早年当过律师。一次,他为一名被起诉有盗窃罪的被告进行辩护。原告方的证人提出一条证据:他曾在某日夜间的月光下亲眼目睹被告偷东西。
    林肯针对这条证据进行反驳,他指出:那一日夜间并没有月光,证人不可能在月光下看到被告人的行为,所以,证人在作伪证。林肯最终赢得了这场诉讼。
    (2)鲁迅:《文学与出汗》
    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
    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如果生物真会进化,人性就不能永久不变。不说类猿人,就是猿人的脾气,我们大约就很难猜得着的,则我们的脾气,恐怕未来的人也未必会明白。要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实在难哪。
譬如出汗罢,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了。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
这是一个典型的归谬论证与反驳。

论证是提供理由支持一个主张的说理方式。它由一系列的陈述组成,表达理由的陈述为前提,表达主张的陈述是结论
论证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推理包括前提、推理和结论
论证不是解释

  1. 论证与推理关系:
    两者相互依赖;但基本问题不同、回答的条件不同。
    推理的有效性: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只是在重复前提中的部分主张。结论寓于前提中。
    演绎推理对论证有何价值?
    使前提更清晰;如果前提为真,结论就是一个我们原来没有发现的而现在已经确信的真理。

  2. 论证的可靠性:前提真实而且推理有效的论证称为可靠论证
    关于“真理”的理论
    演绎论证的可靠性标准和归纳论证的归纳强度

如何辨别与分析论证

1.如何辩认论证
注意关于事实、观点和提议的陈述句
找出引导理由、结论和推理语词
明确作者意图,以此为根据
从结论回溯理由
线索问题:有什么理由能使我接受这个断言
整体理解和判断

2.基本的论证结构
(1)单前提结构
(2)多前提结构
(3)链式结构
(4)复合结构
3.论证的主要类型
(1)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
(2)真接论证与间接论证
(3)证明与反驳

3.如何提取和评价论证
(1)论证的标准化(见实习)
(2)论证的评价
1)原则:前提真假;推理有效无效;正确前提加有效推理等于合理的论证;不正确的前提或无效推理导致不合理的论证。
2)方法:判定前提是真还是假,以及从前提导向结论的推理是否有效。

避免自相矛盾的论证

1.自相矛盾的主张
(1)自相矛盾的陈述、观点和判断
1)韩非是韩国人与韩非是赵国人
2)韩非是韩国人与韩非不是韩国人
3)亲爱的,如果没有收到这封信,请你务必写信给我
4)口头呈现一个绝对判断的例子

2.自相矛盾的论证
(1)理由与主张的矛盾
(2)绝对化的理由
(3)相互矛盾的理由

3.悖论
(1)说慌者悖论:我写的这句话是假话。
(2)理发师悖论:给且只给自己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3)非自状形容词悖论:中文的(自状)、英文的(非自状),非自状的
(4)鳄鱼悖论
(5)唐·吉诃德悖论

批判性推理

什么是好的理由

1.理由
理由又称论据,是支持主张的一个或一组陈述,断定这些陈述为真共同构成了支持某一主张的基石。论证的好坏取决于理由是否坚实,以及理由对主张的支持是否有力。
2.识别理由
标志词:因为、由于、鉴于、其根据是等等;
标志性内容 (事实与道理) :数据、图表、实例、实验等陈述.
排除非理由:定义、说明、解释、背景知识介绍
3.何为好的理由
好的理由是正确得当的理由,意味着理由是真实可靠与合理可检验的。
三个特点:
真实而不虚假(可靠性)
有内容而不空洞(可检验)
相关而非无关(逻辑性)
4.不正当的理由
(1)诉诸情感:人身攻击、诉诸恐惧、诉诸怜悯
(2)诉诸权威:滥用权威、迷信权威、制造权威—诉诸传统、诉诸起源
(3)未确证的假设—非黑即白、滑坡的谬误、循环论证、诉诸无知

有效地推理

1.有效推理的重要性
推理,关系到生命和正义
西安中级法院在审理药家鑫一案时,对现场500名旁听人员作 “问卷调查”: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2.好推理的标准: 推理的相关性,有效性或者充足性。
好的推理,是理性思维的本质。
它必须用真实、相关、重要、全面的证据联成具体、细致、充分、逻辑的推理链环。

  1. 无效“推理”与盲从
    无关谬误对论证是颠覆性的, 而且极为常见
    诉诸情感、传统、权威、威胁、人身攻击、无知…

“大卫这学期的电脑课一定会得A。因为他父母为了他上大学做出了很多牺牲,而且他自己也学得很不容易。”

另一种流行的无关:用一种原因或原则来囊括一切
寻找事物背后的原因, 需要细致,具体的研究。但人们愿意不花力气就把各种现像迅速地归结到一个原因上。

4.引用权威的论证

人们的论证常常这样是这样的:
  
根据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的改革需要一步到位:一举取消价格管制。
引用权威来论证的情况包括:

(1)使用权威的词句、言论、观点、证明来为自己现在的立场论证;
(2)使用已有的、其他情况下的理论来论证和指导现在的、新的实践;
(3)类比以前或其他地方的成功实例来论证它对现在的,新的情况的应用。

判断根据权威的论证:真和相关性

1)引用不忠实原意
对过去的例证和观点是断章取意或歪曲的引用。这样的情况相当于制造了一个新的言论或观点,它的真并没有得到原来的论证支持。
2)引用的理论不适合现在讨论的问题
引用的例证和观点本身是忠实原意的,但和现在要说明的现像的关系却成问题。人们太多地忽略了检查这个“关系”的环节。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一直就是一个相关性上出问题的典型现像。
将他人的成功经验或者做法完全复制在自己的环境中,常常会违反相关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挖掘前提性假设和基础

  1. 论证是海上移动的岛屿
    论证的许多构成因素都不包括在论证的表述上,但分析时却需要了解,否则,有时论证本身就是不完整、无效的。
    比如 :
    老张因为肺癌去世。他吸了几十年的烟。
    这是有效论证吗?

2.隐含假设和批判性思维
隐含假设决定这个根本问题:论证是充分、完善的吗?  
挖掘和补充隐含假设就是力图使论证变得完善。
但是,如果补充的隐含前提、假设自身是没有证明、不能接受的,那么原来的论证依然不会完善。如果一直找不到满意的隐含假设来使论证完善,那么论证就是不完善的。
所以,寻找、补充合适的隐含假设过程也是评价论证的过程。
善于挖掘和检查隐含假设是批判性思维基本功,是学术高手的看家本领。

思考、关注对象的不存在
如皇帝的新衣、”潘金莲手工艺品”、”西门庆绒布”等等

预设的对象不存在,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没有配偶, “你停止殴打你的配偶了吗”没有真假的可能

预设的对象不能清楚、准确的确定, 讨论也没有意义
这常常被忽视,比如人们讨论“国学大师的应有的情操”,但没有一个定义使我们能准确确定什么是国学

力图了解对象的存在、可以清楚确定
可以用一个简易的语法方法来开始,即检查陈述中的指称事物、对象、事件等的名词,看看它们预设的事物、对象、事件等的明确性和存在

  1.  如何寻找隐含前提
    补充隐含前提有两个根据:根据作者原意和根据将论证合理化的需要。我们这里主要谈后者
    搜寻和补充隐含前提大致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
    一是寻找和补充:
      确定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和缺口
      补充连接这样的关系或缺乏的理由,即隐含前提
    二是考查隐含前提:
    是否足够使论证有效(演绎)或者合理(归纳)?
    是否过强?是否可检验,可信?等等
    (1)寻找连接前提和结论的关系
隐含前提,是论证中需要的前提要素。因为这个要素缺乏,人们常会感觉到论证中有“缺口”。比如:

 如果持续干旱,土地就会沙漠化
         ─────────────────────────────────────────────                               
    所以,中国西北的沙漠的扩大是必然的

或者 :
中国西北持续干旱    
────────────────────────────────────────────
所以,中国西北的沙漠的扩大是必然的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联结词找到它们省去的前提
(2)符合逻辑的有效形式

 因为隐含前提的最终目的是使论证有效、或者合理,另外一个办法,是确定论证的逻辑形式,并补充前提。   

比如干旱导致沙漠化的例子,它的逻辑推理形式是:

  如果是A,则是B 如果持续干旱,土地就会沙漠化
  x是A 中国西北持续干旱   ──────────────── ────────────────────────────────
  x是B 所以,中国西北土地就会沙漠化

这是有效推理“肯定前项”的一种形式

为了使论证完善,符合逻辑的形式,我们就要根据缺省情况相应补充前提--大前提或小前提。

(3)想象和排除反例

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在于没有例外: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必然只有一个真---反例是不可能的。

一个找到隐含前提的途径就是想象反例,并构造解释性或者限定性的隐含前提将反例排除。

限制性的隐含前提是把例外从论证适用范围排除,确定在新的范围内的有效性。

如果论证是一个归纳论证,补充隐含前提是使之合理,就是在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结论是最可能发生的。

你能补充隐含前提使这个推断有效吗?

(4)自我提问

可以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寻找隐含假设:

什么是你相信但别人不相信的?
你认为别人是根据什么想法才这么做的?
你认为别人将会根据什么想法来如此行动?
有关这个论题,什么是你认可的事实?
如果这是错的,这意味着什么?
你怎么知道这事将会发生?
你为什么这样看待你的假设?
在什么情况下这个说法真?
这个推理要在什么前提/条件下才会有效?

4.拷问基础性的隐含假设
(1)认识进步在于拷问基础性的隐含假设

进一步探讨论证的支撑假设常常是自然的、值得的
补充的隐含前提,虽然可以使推理有效,但本身也可能是有争议的。考核它们的可信性关系到论证的完善

也是深入发展认识的渠道。即使是最可信的基础和世界观,当有具体证据时重新审查它也是正当的

科学进步和革命,常常来自对假设的发现和置疑
众所周知的大革命有哥白尼推翻地心说,拉瓦锡推翻燃素说,电磁以太理论的抛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等量子力学对近代力学、牛顿世界观和决定论哲学的全面革命。
(2)科学是假说和假设织成的网

科学发现和检验的每一步骤,都躺在背后的知识、观念、初始条件、辅助假设、解释性理论、工具理论上。

假设的网可以自我调整而“吸收”证伪
哥伦布关于地球是球形的论证:海上的船,随着它越驶越远,船体甲板由低到高逐渐消失。这证明,我们看到的船是由地球曲面的“这一侧”驶向了“另一侧”。

(3)科学革命-怀疑根本假设

科学中, 调整、修改假设来说明反常或者新现像,是常有的。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该停止挽救一个假设、理论。
这要看调整导致的是“进步”还是“退步”

托勒密的地心说最后疲于无休止的调整

批判性写作

分析性写作与批判性准则

广义的批判性写作指的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写作的一种写作方式。狭义的批判性写作指的是一种评估性写作,根据批判性思维的一系列准则对给出的论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并写出分析评估报告。狭义的性写作又称分析性写作,属于类似写评估报告那样的应用文写作。
1.批判性阅读与分析性写作
海绵式阅读
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就是针对论证的主张,考问其理由的真实性或可信性以及推理的有效性,鉴别论证中可能存在的种种谬误,对你所读到或听到的信息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
分析性写作:批判性阅读是分析性写作的基础,反过来说,分析性写作就是撰写批判性阅读的读书报告。
2.宽容原则与中立原则
宽容原则用于对给出的论证的理解,指的是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来理解论证的原则。
中立原则用于对给出的论证的评估,指的是以批判性准则来评估论证的原则。
3.阅读与写作的批判性准则
分别从主张、理由和推理三个方面重温评估论证的准则,基于这些准则需要做出哪些批判性反应,以及检查在论证中可能会出现哪些谬误。
一是针对主张的理解与评估在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中,针对论证的主张或者推理的结论,需要做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议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主张或者结论是什么?
(3)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4)对概念的定义是否清晰、准确?
(5)对概念的解释和运用是否一致?
(6)理由或者解释与主题是否相关?
二是针对理由的理解与评估
针对论证中给出的理由,需要做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理论根据(理论、原则、规律、法则等)是什么?
(2)事实根据(事实、数据、实验、经验等)是什么?
(3)主要的假设是什么?
(4)理由的使用是否正当?
(5)数据的使用是否合理?
(6)理由与主张是否一致?
三是针对推理强度(理由对主张支持程度的强弱)进行评估,需要做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论证运用了哪种推理类型?
(2)演绎推理是否符合规则?
(3)样本或事例是否有代表性?
(4)类比或比喻推理是否恰当?
(5)统计推理是否正确?
(6)因果推论是否排除了其他有竞争性的假说?

分析性写作的步骤和方法

分析性写作的要求:讨论论证运用推理的合理性情况,在你的论述中必须对论证中的推理方法和论据的使用做出分析。例如,考虑有哪些作为思考基础的假设是存在疑问的,对所用论据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是否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或者可能存在削弱结论的反例等。你也可以讨论什么样的证据能强化或削弱该论证,对论证做怎样的调整能使它更加可靠,或者还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评估该论证的结论。

第一步:如何发现分析性写作的分论点?
A.识别:提出批判性问题
a.结论是什么?
——奥林匹克公司有信心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b.主要论据是什么?
——经营经验的积累:彩照仅10年,本公司将近25年。
B.分析:提出批判性问题
a.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核心概念)。
b.论据的支持能力如何?
——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经营经验即使能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它仍然不足以保证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为成本最小化只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利条件之一。
C.评估:概念、理由和论证方法有哪些缺陷
a.错误类比
——工业品加工与食品加工有实质差别,如食品加工有保鲜和卫生等要求,而工业品加工则没有这类要求。
b.令人高度质疑的假设
——除非假设经营经验是影响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唯一因素,否则,论证不能成立。
c.“混淆条件”
——“混淆条件”: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视为充分条件。

第二步:如何对评估的分论点进行论证?
A.使用反例削弱方法,寻找支持分论点的理由
a.为什么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分析影响成本最小化的其他因素。
b.为什么低成本不足以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分析影响利润最大化的其他因素。
B.识别与阐述:熟悉常见错误的特征及其表述a.为什么说论证中的类比是错误的?
——指出不可比的因素。
b.为什么说论证所依赖的假设是不成立的?——指出与假设相关的反例。
c.为什么说论证犯了“混淆条件”的错误?——误将必要条件视为充分条件。

第三步:如何组织文章结构、进行语言表达?
A.结构安排
a.从哪开始?
——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表面:经营经验与成本最小化的关系;深层: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
b.在哪展开?
——在主要根据(经营经验)与核心概念(利润最大化)的关系上展开。
c.到哪结束?
——对严重的逻辑漏洞做总体的分析与概括,评估论证的可靠性。
B.语言表达
a.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
——尽量不用形容词和比喻,杜绝夸张性语言……
b.详略得当
——掌握好对分论点进行论证的尺度,避免多余或过多的解圣……
C.怎样表述逻辑缺陷?
——避免使用标签式术语,使用解释逻辑错误的通俗性语言

批判性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论证-反证-论证的骨架
正式的格式-按照正面支持的论证方式来展开篇幅和细节。
根本地,这样的论证文,必然地包括对信息来源的肯定,对正反两面的立场的论证的分析的等等要素,它在骨子上就是“论证-反证-论证”的程式。辩证的论证才是好论证。
篇幅再短小,文章依然需要满足一个好的论证文的基本要求-麻雀虽小,但肝胆俱全, 即传递一个符合批评性思维标准的论证。
文章展开的流程,可以有多种,但是,不管如何变化,不能掩盖了论证的本质,论证的前提-结论的基本关系。
文章的结构是三大板块,开头引言要明确表达立场。

论证模式构造的写作纲要

1. 对主题和问题的介绍
1.1介绍引起读者注意的内容
1.2表述主题和问题
1.3表述基本立场或者结论,包括表明它所适用的范围

2. 提供证据来支持论证
2.1 证据一
2.2 证据二
2.3 等等

3. 提供保证表明证据何以支持结论
3.1保证一
3.2保证二
3.3等等

4. 提供支撑保证的事实理由-根据实践和理论说明保证的合理性
4.1 对保证一的支撑
4. 2 对保证二的支撑
4. 3 等等

  1. 回答反驳和反例
    5. 1反驳一
    5. 2对反驳一的回答
    5. 3反驳二
    5. 4对反驳二的回答
    5. 5等等
    6. 结论
    6. 1概括论证和结论要点,指出论证的意义,强调使读者印象深刻